查看原文
其他

走进中国电影博物馆的光影世界

小印 北京印迹 inBeijing 2022-04-01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随着七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修编及实施,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北京不断探索和实践“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问题。


70年来,伴随着伟大祖国的复兴之路,北京逐步发展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那么,北京城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长为如今的模样?面对新时期、新阶段,首都城市发展又面临哪些新挑战、新问题、新机遇?在纪念建党99周年和即将迎接建党10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思考未来。


“北京城市故实”专题立足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从城乡规划、自然资源、建筑工程、市政交通、文化生活五个方面,按照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1949-1978)、改革开放后的30年(1979-2012)、党的十八大以来(2012-至今)三个阶段,讲述北京城市“故实”(注:“故实”指有历史意义的事实),带您重温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故事,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城市规划建设之路和辉煌成就。


从1905年开山之作《定军山》问世以来,中国电影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在中国电影的百年画卷里,有许多经典影片今天依旧闪烁着灿烂的光辉。


在北京,有一个地方,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真实感受这些经典影片的魅力,它就是中国电影博物馆。

图片来源: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电影博物馆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广电总局和北京市政府共同建设的国家级大型公共文化设施,是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华诞的标志性建筑,是展示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历程、博览电影科技,传播电影文化和进行学术研究交流的艺术殿堂,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


 建筑特色 


中国电影博物馆位于朝阳区东五环外的铁路大环内,占地面积约3.5公顷,建筑面积近3.8万平方米,于2005年12月29日落成。


中国电影博物馆建筑气势宏伟,它由美国RTKL公司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精心设计而成。从周围场地环境及电影艺术的特征入手,在保证展览、交流、庆典、休闲等功能的基础上在艺术与娱乐、虚拟与现实之间体现了电影艺术与建筑语言的平衡。

图片来源: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观众来到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在建筑主入口的前方,巨大的银幕与广场上断续的框景斜墙,构成了形如“场记板”的平面组合。观众穿过这巨型的“咔哒板”后,正式开启电影博物馆之旅。

图片来源: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整体采用黑色作为基色,并使用多种镂空图案的金属板作为建筑表皮装饰,为这座光影的殿堂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图片来源: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有了光,才有色彩,才有电影。建筑以光影来表现建筑与电影的关系,使观众仿佛游走在虚拟与现实之间。


博物馆公共部分的主要内装饰统一采用黑、白、灰色系的固有色,让建筑的整体氛围显得格外典雅而沉静。


绚烂的色彩完全依靠透镜过滤和投射的色光效果来烘托室内气氛,显得更加五彩斑斓,令观众感受宛如走进电影画面中。

图片来源: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在建筑四周黑色外立面上,根据博物馆的入口以及内部公共空间的位置分别开辟一大片彩色玻璃面。在统一、中性的黑色金属墙背景上,红、绿、蓝、黄分别代表展览、博览、影院、综合服务四个功能区域,以展现不同区域的多彩个性。


展区的中央圆厅以满铺LED的巨大环形银幕不断变换着色彩,观众沿着环幕墙边的坡道缓缓而上,仿佛真的置身银幕中。

图片来源: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央圆厅旁边的观光电梯内隐约可见装饰灯流光溢彩,让观众在游览过程中体验视觉享受带来的惊喜。


 展览馆藏 


中国电影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级电影专业博物馆,2007年2月10日正式对公众开放,2008年3月免费开放。


馆内收藏电影拷贝、手稿、电影海报和电影器材等珍贵藏品4万多件,其中国家一级藏品8件。


中国电影博物馆共设有21个展厅和对外公共活动及展示区域。

图片来源:中国电影博物馆官网


其中序厅、一至十展厅是电影艺术展览厅,位于博物馆的二层和三层,以展示中国电影百年历程和电影艺术家的艺术成就为主。


十一至二十展厅为电影技术博览区,位于博物馆的四层,以展示电影制作技术和电影知识,揭示电影制作的奥秘为主要内容。


另外,还开设了临时展厅、室外展场、多功能厅、学术报告厅及影院区等。


 电影放映 

中国电影博物馆还拥有国内乃至世界一流的现代化电影放映厅,5个影厅可以同时放映数字电影、35毫米和70毫米胶片电影,可容纳1210位观众观影。

影院前厅

(图片来源: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其中,巨幕电影厅最令人瞩目。巨幕电影厅在2005年建成后数年都是北京最先进的电影音像系统,宽27、高21米的超大银幕和高端的6声道音响系统,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逼真的音响效果。在当年上演电影《阿凡达》时成了北京最为火爆的影院,观众从早到晚排成长龙,一票难求。开馆15年来几次升级影院系统,远远超越了其他普通电影院的观影感受,被誉为“电影的终极体验”。


数字影厅采用比利时原装进口的“巴可”高端数字放映机,图像如水晶般清晰,音效逼真、色彩动人。


除同步放映最新电影作品外,中国电影博物馆还开辟专门的影厅,公益放映优秀国产影片,并按月举办主题展映活动,满足不同观众的观影喜好。



中国电影博物馆的建立和开放,不仅是对中国电影百年华诞的献礼,更肩负着推动中国电影事业发展与国际文化交流的历史重任。它是集精美与宏大于一身的建筑经典,是一座连接着中国电影与广大观众的桥梁。


来到中国电影博物馆,观众可以触摸电影的过去和未来,感受电影的艺术与魅力。



参考资料

[1] 杨永安.邢建毅.刘洋. 光影流转的时间记忆——中国电影博物馆侧记 [J]. 中国博物馆,2009(6).

[2]  中国电影博物馆:一座光与影的殿堂 [OL].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12-31 .

[3]  中国电影博物馆官方网站.

[4]  陆杨. 中国电影博物馆 观别人故事 叹自己人生 [J]. 时尚北京,2017(8).


感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提供相关资料及审核



推荐阅读

北京水源建设——南水北调润京华

薪火相传——清华大学图书馆

首都剧场诞生记

从太庙到劳动人民文化宫:跨越600年谱写新辉煌

《东方红》与人民大会堂

从汇通祠到北京郭守敬纪念馆

香山革命纪念馆:“中国的、北京的、现代的、人民的”革命纪念馆

抗战硝烟散尽,抗战精神永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您与京城,一之隔!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主办,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